楊貴妃靈寶家鄉(xiāng)的民俗【1】
來源:作者:楊寧波時間:2015-01-01熱度:0次
楊貴妃靈寶家鄉(xiāng)的民俗【1】
從三門峽市官方的【【崤函網(wǎng)】】可以看出:靈寶地方史志關(guān)于楊貴妃的資料完全。楊貴妃給靈寶家鄉(xiāng)留下一筆財富并不至此,【這里許多由唐代,甚至早期如西周虢國時期,秦漢時期等都遺下許多文明遺址和文化資料?!績H借楊貴妃之名,關(guān)于衣食住行的習(xí)俗就很豐盛。
像保留1300年的姑娘出嫁儀式就有史可考;唐明皇李隆基恩寵楊玉環(huán)。下旨,特許貴妃家鄉(xiāng)姑娘出嫁準許著鳳【天子為龍,妃子為鳳。著衣刺繡傳說中的龍鳳】。由此,靈寶姑娘出嫁帶鳳冠,著鳳衣...和它鄉(xiāng)不同,令人羨慕。
像當?shù)靥赜械狞S米酒。珍藏省博物院‘虢國墓地’酒器具表明,靈寶釀酒歷史久遠[遠古交通不便,做酒多系自產(chǎn)自用]。傳說,唐代楊貴妃就因食用靈寶家鄉(xiāng)黃酒米而豐滿健美。據(jù)[[靈寶史志]],因靈寶土塬干旱少雨,多種谷物。人們用小米熬湯,蒸做小米糕,小米棕,小米做黃[米]酒....黃酒米做法簡單,將小米10斤倒入貼地擺放瓷盆,加20斤井溫水泡倆晌[6-7小時]。用籮篩瀝水。小米放籠上[古時,放甑鍋中蒸]。中火蒸45分鐘。揭開用井水沖一遍。晾溫[30-40度]。將制作醪糟用的曲母一兩[春,秋用35克左右]搟碎拌勻小米。瓦盆中倒扣一缽?fù)?,小米裝入。捂蓋嚴實。放在溫處[30-40度]。少則一天[24小時],多則兩天。黃酒米如靈寶天然顆粒金般色赤,粒粒分明。味道甘甜。即食或開水沖泡皆可。長期食之,治反胃,熱痢。有暖胃,活血之功效。食后,令人臉紅耳熱,頭腦飄飄然。其下的黃米酒,[十斤僅產(chǎn)二三斤原汁,酒度數(shù)有20度],色如玉,口味綿淡甜香。喉爽胃舒的快感猶如美酒加可樂一般,令人在不知不覺中醉臥至日上三竿。
像住特色的地坑院。好大一塊平地,他們挖一個三五丈見方大土坑,四面各鑿幾眼土洞。住里面。言說它:冬暖夏涼。美其名曰;地坑院。這個建筑物百年不用修補翻新。很多壽命有300--500年。它的歷史至少2000年。
還有:1,靈寶剪紙。靈寶剪紙歷史悠久。據(jù)傳:周時,某年春節(jié)過后,桃林塞瘟疫流行,百姓叫苦連天。恰逢老子騎牛至函谷關(guān),青??谕卵獕K(牛黃),鄉(xiāng)醫(yī)將其分食于病疫患者,皆恢復(fù)元氣。人們歡喜若狂,視青牛為救星。以后,每年正 月二十三,家家都用黃裱紙剪金牛圖貼在門上,意在避疫求吉,除惡壓邪,并有民謠曰:新春正月二十三,太上老君散仙丹,家家門上貼金牛,一年四季保平安。此為靈寶剪紙的初現(xiàn)。民間剪紙的表現(xiàn)形式最為常見的是窗花。漢、唐時期,民間婦女就開始用金銀箔或彩紙剪成各種花草圖案,用來美化裝飾生活。明、清代服飾中,如云頭鞋面、門窗亮方、頂棚、枕頭、小孩衣帽和婦女頭巾等,剪紙作品大量出現(xiàn)。
2,靈寶土布刺繡。它是靈寶市婦女的傳統(tǒng)手藝。早在唐、宋時期已盛行。姑娘在出嫁前用絲線綁在木框上【在家織布】繡嫁衣、枕套、頭巾、繡鞋、手巾等,其圖案多系花鳥蟲魚之類。民國初年,品種又有了新的增加,如小孩衣帽、馬肚、披風(fēng),老年人的煙袋包,牲口背上的褡褳、布袋,多有刺繡花樣,其內(nèi)容有“鵲上梅梢”、“連年有余”、“龍風(fēng)呈樣”、“福、祿、壽”等,五顏六色,生動活潑。
3,鑼鼓書。鑼鼓書屬民間曲藝文化。三人為小班,五人為大班,多系盲人從業(yè),俗稱:“瞎子說書隊”。說書時,設(shè)有桌子一張,上掛鑼、鏺、木魚,主說人手拉四股弦樂器,腿綁蓮花落、木梆共計六件樂器,左右為吹笛和司鼓人席位,三人既是樂隊又是說唱員,說唱的主要內(nèi)容多系通俗短小的民間小戲。一人飾唱多人角色,唱念結(jié)合,聲情并茂。人少設(shè)備簡單,適合上山下鄉(xiāng),趕場時樂器往身上一背,用竹竿探路說說笑笑到新的說唱點。民間還愿、祝壽生子、婚喪嫁娶有邀即到,只要能管飯就可說上三天三夜。夏天在大樹下或庭院中,冬天在屋檐下或窯洞中,觀眾多系老年婦孺,邊看邊聽邊干活,擰麻繩,剝玉米。
還有......
這里說說由土布刺繡,靈寶剪紙演化組合而成流行至今的靈寶特色鞋墊。
靈寶過去的【明清】三大寶是;棉花,核桃,大棗。改革開放后,黃金,蘋果和大棗以產(chǎn)值取代過去。棉花,小麥是當時繳皇糧,付工錢,市場交易換算參照物等經(jīng)濟活動的主體。在自給自足的時代,剩余的棉花是婦女除做飯外的活計【男耕女織】。把棉花壓榨,彈壓后,紡線,經(jīng)線,醬線,織布,漿洗,裁剪,縫制等多道手工后才供給一家人的穿著。婦女的艱辛可窺見一斑。小油燈下,夜色里,吱吱的紡花車聲可到五更。
剪碎的布頭,補縫多次的舊衣也不敢丟棄。把它們洗凈,剩余的飯糊做水泥,建筑腳下的鞋底。當然少不了鞋墊。
鞋底是數(shù)十層,叫‘千層底’。鞋墊則數(shù)層,外包細布,設(shè)計圖案,或用剪紙作標本,繡花針密密縫個三天三夜。圖案基本有數(shù)百種。加上個人的創(chuàng)新,花樣層出不窮。
鞋墊由未出嫁的姑娘精細縫制。它代表姑娘的純真和戀情。所以。它身價不菲。只有在婚俗六禮的‘定親’當中,才由大媒帶著敬送女方門上的糕點交換,姑娘才把寄托自己細密的那顆春心的刺繡品---鞋墊捧出。期望未婚夫穿著自己做的新鞋,墊著自己的辛勤,步步走運,步步走遠,步步走高。
結(jié)婚那天,一對新人墊名稱作‘石榴蓮花’的鞋墊。十分留戀,十分愛戀,高潔的蓮花,火紅的石榴代表他們對愛情的真摯。
那些‘趁火打切’的未婚男女也借婚禮看鞋墊之際,索取或’豪奪’。那些時尚的刺繡有‘上海’,‘北京’‘香港’等字眼是給他們的。
長輩也‘名正言順’得到新婦的‘孝心’。洗三遍的老腳丫,也親吻到由嬌艷鮮花組合的富貴壽喜圖案的鞋墊。
由于鞋墊費工費時。所以它沒有在市場立足。經(jīng)濟大潮的現(xiàn)代社會,人視覺一新:看到由純棉花布,手工精細做制的靈寶民俗鞋墊。本地的一些商人開始收購并向外推銷這一‘古董’。
靈寶市曾在北京開辦靈寶羊肉湯館多年的李宏偉,李鴻章兄弟倆很早就搜尋收購諸如豫西剪紙,土布刺繡枕頭,等。到駐京大使館或老貨市場交易。獲利后,又將目光瞄準由唐代楊貴妃時就存在并流行到今的靈寶民俗鞋墊。幾年下來,收藏有數(shù)萬雙。
2008年,奧運會期間,李宏偉兄弟到北京各大超市推銷。由于沒有品牌,沒有商標等,又不懂企業(yè)化運作,市場運作的技巧。沒有同韓國,新加坡等客商做成生意。
(編輯:作家網(wǎng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