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訪三國勝跡—黃忠祠墓遺址
來源:作者:wubin時間:2015-01-10熱度:0次
這個季節(jié),空中飄著寒意,我去尋訪一個遠逝的蜀漢將軍—黃忠。他不是蜀地人,由于蜀漢政權的建立,才來到遠離故鄉(xiāng)當陽的異鄉(xiāng)地成都,歲月把他頭發(fā)吹成了花白,只有在成都老去。
其實我也很懷疑,寫《三國志》的陳壽就是蜀漢人,對黃忠的墓應該有一些傳聞。畢竟黃忠被蜀漢授予后將軍,與關羽、張飛、馬超并列為左右前后四將軍。就是長勝將軍趙云趙子龍,時為翊軍將軍,地位也低于黃忠。為什么《三國志》就沒有它葬在何處的記載?
今天的黃忠村也已經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,只有成都地圖上的黃忠路、黃忠街、黃忠橫街和黃忠西街。我從地鐵上下來,也尋找了很久。營門口鄉(xiāng)黃忠村在成都快速發(fā)展中,模糊了起來。黃忠的祠墓更是在1800年的歲月中,成了歷史的空白頁。
聽一位老人說,黃忠的祠墓命運多舛,最終也還是沒有留下任何的東西。只是,在1800年間,有熱心的鄉(xiāng)賢給了黃忠一個安身之所。那三國時的舊物早已不復存在,留給我們的是后人的一次次修建。唐宋的人修過,明清的人修過。就是清道光五年(公元1825年),這里的村民發(fā)現了書寫有“漢剛侯黃公諱忠漢升之墓”的墓碑,幾根人骨、一把劍和一塊玉,也可能早就不是黃忠墓原有的物件。只是這里原來叫“雞矢樹”,由于黃忠墓的修復、黃忠祠的建立,而改名為“黃忠”村。這些都是那些鄉(xiāng)賢的功勞,讓我們對一個古人的追思還有所寄托。在黃忠的故鄉(xiāng)當陽,應該是沒有他的墓的,黃忠被封為后將軍兩年后就離去了,當陽應該是屬于魏國的地盤,他是不可能安葬回去的。歷史就這樣給這個老兵開了個玩笑,回歸故土成了他的奢望。
我在尋覓,我在追尋,這位蜀漢后將軍留給我們的東西。公元1825年修復后的墓高四米,周長13米。墓園種植著松柏,像老將軍一樣英靈不泯。黃忠祠內是黃忠的全身坐像,白髯長飄,精神矍鑠。每年的清明時節(jié),鄉(xiāng)民都在這里趕廟會,祭拜黃忠老將軍,更是祈求來年的豐收。歷史進入我們生活五十年前,為了響應那個時代的號召,墓被挖開了,松柏被砍伐了,祠堂被拆毀。
現在,走在這里,我沒有發(fā)現任何關于黃忠老將軍物件,只有在黃忠街的法制文化廣場附近立著一塊牌子,說是黃忠祠墓的舊址,我無話可說。
老將軍黃忠,東漢末年人,原為劉表部下中郎將。曹操取得荊州后,屬長沙太守韓玄節(jié)制,為行裨將軍。后歸順劉備,進入四川。他沖鋒陷陣,勇冠三軍,屢建戰(zhàn)功,曾任討虜將軍。建安二十四年﹙公元219年﹚,在劉備進兵漢中時,他在定軍山奮勇擊斬曹操大將夏侯淵,因功升遷征西將軍。公元220年病逝,史書沒有他墓址的記載,他僅僅是三國英才群星中一顆劃過的流星。
從黃忠街,到黃忠路,再到黃忠橫街和黃忠西街,我并沒有找到什么,這也是我預料到的。
可我還是鍥而不舍尋覓一個上午,我崇拜這位寓居并棲身異鄉(xiāng)老人。旁邊就是金沙遺址,是古蜀先民的活動之地,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續(xù),公元前1000年是它最為鼎盛的時期?,F在金沙遺址游人絡繹不絕,而黃忠祠墓蹤跡全無,讓我惋惜。太陽神鳥作為成都的標志,黃忠也成為成都街巷的名稱。
這樣至少使我們的緬懷不至于變成空中樓閣,不是嗎?這是我們感到慶幸的事。
2015.1.10于成都
(編輯:作家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