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老年大學任教的日子
來源:作者:陳金鳳時間:2015-01-07熱度:0次
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被西電集團老年大學教務處劉處長發(fā)現,并特邀我做他們的客座講師,專門教授老年實用攝影課程。
面對劉處的邀請,我忙不迭地推辭說:“不行,不行,我是南方人,說話恐怕學員聽不大懂!”
沒想到,劉處一陣連珠炮讓我招架不?。骸澳?6年前還是‘小陳’時就給你局老干部上過攝影課;《人民日報》當年還在一版報道過你拍攝的老干部實習的照片呢!26年后成‘老陳’了就不行了?”
恭敬不如從命。接受邀請后,我就開始圍繞“老年實用攝影課程”這個主題迅速做出“理論教學10課時,實習訓練6課時”的教學計劃??紤]到老年大學學員學攝影多數都是從零開始的實際,在制作課件時,我把相機使用作為第一節(jié)課程,其次有旅游攝影、人像攝影、建筑攝影、婚慶攝影、舞臺攝影、攝影美學等。
在開學典禮上,我以播放ppt的形式向全體學員介紹了教學計劃安排。因為我擔心是南方人語言溝通有困難,我下功夫把PPT做得非常到位;因為要提高全體學員的學習興趣,我下功夫把各種樣片選配得無比精妙。在普通的開學典禮上,素不相識的學員竟然也掌聲陣陣......
人們說到“老”,總是同“夕陽”、“余輝”、“黃昏”……等詞聯(lián)系起來,說白了,就是老年人離死不遠了。其實,這是對老年人的一種誤解。真正和老年人朝夕相處后,你會發(fā)現他們對晚年生活的追求更有品位、尊嚴和質量。在第一期學員中有位從蘭州部隊空軍退休不久的正師級干部,他上老年大學攝影班的目的,就是要讓手中的相機由“傻瓜”變成“智能”,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。因為他有“正師級”的“從政”經歷,我提名他出任攝影班第一任班長。他毫不推辭,并快速完成由“師長”到“班長”的轉變,把個小小的攝影班帶得井井有條。后來,不少學員明白要把手中相機由“傻瓜”變成“智能”的一般道理后,覺得自己的相機不能完全滿足“光圈優(yōu)先”和“快門優(yōu)先”的需要,于是就慷慨解囊,毫不猶豫地更換了照相器材。其中,有個學員一次就投入60000多元。
現在社會上有套順口溜:“六十小弟弟,七十多來兮,八十勿稀奇,九十蠻神氣”。攝影班有位73歲高齡的學員曾經對我說:“我一進老年大學就有一種‘重新開始’的感覺。面對PPT大屏幕和你陳老師,我頓時感到自己年輕了幾十歲。老年大學不就是是老有所學的課堂,老有所樂的舞臺,老有所為的陣地嗎?”在環(huán)城公園進行夜景攝影實習時,他拍攝的照片最多,但是他自己卻不滿意。第二天晚上,他又自己上城墻對著鐘鼓樓拍攝了一晚上,終于給老師報送了自己最滿意的攝影作品。
退休人員對攝影班的熱情,不知不覺地“傳染”給了在職人員。他們聯(lián)名向公司老年大學提出請求,要求參加老年大學學習。工、學矛盾怎么辦?“我們白天上班,晚上學攝影,工、學兩不誤!”學員有決心,老師勁倍增。為了適應在職人員學習的需求,我又給在職人員增加了“新聞攝影”一課,受到學員的熱烈歡迎。
(編輯:作家網)